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甘肃陇南两次暴雨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石延召, 刘维成, 傅朝, 付正旭, 徐丽丽, 郑新
干旱气象    2024, 42 (1): 107-116.   DOI: 10. 11755/j. issn. 1006-7639(2024)-01-0107
摘要70)      PDF(pc) (29000KB)(155)    PDF(mobile) (29000KB)(12)    收藏
2017年8月甘肃陇南出现暴雨天气,礼县、武都气象站24 h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极端性和局
地性突出。应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ECMWF)第5代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ERA5、雷达资料及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对2017年8月6—7日、
19—20日发生在甘肃省陇南地区的2次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重点讨论2次过程的环流背景以及强
降水时段雷达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物理量特征。结果表明,2次暴雨过程均发生在西风槽偏北气流
与中低层偏南暖湿气流交汇处,但是2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及触发条件不同;雷达回波显示8月6—
7日由冷式切变线引起的暴雨系统对流性较强,反射率因子值较高、中心高度较低,降水率较大,持续
时间短;19—20日暖区降水的反射率因子值较低、中心高度较高,降水率较小,持续时间较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应用FY卫星产品分析陇东半干旱区特大暴雨事件云特征
李晨蕊, 伏晶, 刘维成, 王基鑫, 王一丞, 傅朝, 郑新
干旱气象    2022, 40 (6): 954-967.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2)-06-0954
摘要359)   HTML29)    PDF(pc) (12273KB)(912)    收藏

降水与云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强对流云特征,对降水机理分析、降水监测和预报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7月15日地处西北半干旱区的甘肃陇东出现一次特大暴雨过程,多站日降水量和小时降水量均突破历史极值,本文基于FY-4A、FY-4B静止卫星扫描成像辐射计(advanced geostationary radiation imager, AGRI)数据,FY-3D极轨卫星微波湿度计(micro-wave humidity sounder, MWHS)和微波温度计(micro-wave temperature sounder, MWTS)融合产品,分析此次特大暴雨事件中云宏微观特征、云系演变特征及大气环境条件。结果表明:(1)暴雨云系的云顶类型为过冷水云、混合云、不透明冰云和多层云等,发生强降水的云顶类型以不透明冰云为主,云顶高度达14 km以上;暴雨云系云体深厚,主要为小粒径冰云且伴有强烈上升气流。(2)此次暴雨事件存在对流云团新生、合并及加强过程,对流云团稳定维持是导致特大暴雨发生的主要原因,降水与云顶相当黑体亮温(black body temperature, TBB)及其变化的关系密切,TBB低值区对应强降水,且强降水发生前TBB迅速下降。(3)强降水发生前大气层结表现出浅层对流不稳定的特征,中低层强烈增湿是对流不稳定发展的主要原因,低层绝对湿度的差异造成了不稳定条件及降水量级的差异。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陇东南汛前期2次斜压锋生类短时强降水过程动力特征对比
肖玮, 傅朝, 徐丽丽, 刘维成, 狄潇泓, 郑新, 杨秀梅
干旱气象    2021, 39 (4): 641-651.  
摘要249)      PDF(pc) (11617KB)(1222)    收藏
2019年4月19—20日(简称“4·19”)和4月26—27日(简称“4·26”)陇东南出现2次区域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通过诊断锋生函数、温度平流、垂直风切变等物理量对2次过程的动力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2次过程均存在高空冷平流、低层冷暖气流交汇,地面分别有明显的冷锋和冷式切变辐合线,属于斜压锋生类强对流。(2)在同样显著的斜压大气环境条件下,2次过程动力特征存在明显差异,“4·19”过程冷空气较为深厚,中、低层强冷平流驱动低层锋生,对流发生在锋面强迫抬升的动力不稳定条件下,呈现出锋面降水特征;“4·26”过程低层及近地层有冷空气扩散,对流发生在近地层锋生与低空急流共同作用下,由热力不稳定主导,对流性降水特征显著。(3)700 hPa和850 hPa锋生函数可分别定量描述低层和近地层影响系统的时空分布和演变特征,由于近地层触发系统受地形影响难以界定,尤其“4·26”过程低层及近地层冷空气路径复杂,锋生函数可作为近地层触发系统判定的物理量指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雷电监测预警预报技术简述
刘维成,陶健红, 邵爱梅, 郑新
干旱气象    DOI: 10. 11755/j. issn. 1006 -7639(2014) -03 -0446
5. 中国黑戈壁地区日照时数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
李 雪,郑新江,咸 迪,崔小平,王 军
干旱气象    DOI: 10. 11755/j. issn. 1006 -7639(2013) -03 -0471